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這裡要先強烈推薦各位車迷朋友與關心 F1 大賽的讀者,一定要自己欣賞這場不可思議的上海大賽,這場比賽徹底展現了一級方程式大賽的無限可能,更是近年來討論思考比賽中駕駛技巧、賽車性能與車隊策略的有趣案例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中國大賽可說是今年開賽至今,最有車輛性能評量價值的一站。在這裡要先恭喜紅軍車迷朋友,法拉利今年的賽車的確在空力系統、動力輸出與操控性能方面暫居各隊之冠,過去的修正及努力的確有了正面的結果!而賓士車隊的新賽車,其實力卻好像不比去年神勇。這其實是一個互相比較與原始計畫設定不同所產生的結果!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今年法拉利與賓士在賽車上的表現,其實都是高層在策畫「心態」上,所產生不同的產物。以法拉利來說,其目標就是強化動力單元輸出為最優先,並配合已經相當優秀的底盤架構與空力設計,打造出一台高度動力升級版的賽車。至於賽車的操控性與「個性」,都是以較為敏感與靈活的設計方向出發。簡單來說義大利人對於賽車與駕駛關係,屬於偏重互相征服的關係。法拉利的賽車手對於其戰馬,須要了解、掌控、信任才能發揮其最高作戰效能,是一個駕駛員需要高度集中心神的神駒。 2018 F1 中國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而身為多次連霸的賓士車隊,本次的開發比起以往更加強化了研發「標準化神車」的開發理念!經過幾年來的稱霸後,賓士(德國人)強調數據與標準化精神的特性,在今年的賽車設計上大爆發。這裡必須說明一下德國人的開發理念,同樣是一台賽車,德國人會認為一台能夠配合大部分車手發揮到 80% 能力的賽車,遠比一台只能配合極少精英駕駛才能發揮到 100% 的賽車優良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因此參考了今年嚴酷的動力單元使用限制與零件替換規則後,賓士將這套動力單元的調教與保護列為優先選項,並且在操控與賽車「個性」上修改成更利於所有車手駕駛的「高安定」型設計取向。並配合較高硬度輪胎的使用數據,與更加精準的油料控制與計算,來推算每一場比賽最安全穩定的得分方程式。畢竟穩定的拿分與不出意外的動力單元,才是爭取年度車隊冠軍的最大基底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這也可以看出賓士與法拉利高層,對於獲得車手冠軍與車隊冠軍比例上的拿捏,以及對於車隊經營理念上的不同。從上一季賓士車隊對於一、二號車手的態度,以及戰場上進站的順序與策略調度。賓士都採取以車隊最大利益為優先,而後照顧車手冠軍的思想。畢竟車手的合約與年紀都是無法「標準化」的風險,因此趁著手頭上還有連霸優勢與 Lewis Hamilton 還在車隊的時間裡,開發出一台能夠多元並穩定配合自家車手牛棚的賽車,是賓士車隊給自己的 F1 帝國打基底的一年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相較於賓士車隊勇敢嘗試改變自身優勢,並期待創造出永續稱霸的實驗精神。處於挑戰者的法拉利高層,卻在許多關鍵決斷與想法上令人感到失望。先不論長期以來備受討論的絕對一、二號車手制度(有利有弊,相關討論筆者去年有提出),臨場的策略反應與關鍵決斷力也有很大的討論空間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影響本次中國大賽的最大原因,照理來說是賽車的絕對性能(賽道特性)。但是以最終的結果看來,拿下排位一、二名的法拉利卻繳了一張及格邊緣的成績單。首先說明一下目前積分領先者 Sebastian Vettel 在起跑時的防守作為,的確執行的「十分到位」。身為一個場上的車手,絕對要以最大的優勢進行作戰,但是何謂「最大的優勢」?先不論其身處的法拉利車隊,長期貫徹主機僚機掩護的傳統,這兩位車手私底下的溝通與友誼可能也是該隊隊史中少有的融洽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那這個幾乎像是擠壓主要對手的起跑行為,究竟是想要跳位阻隔排在第四的 Lewis Hamilton ?還是與隊友有默契以第一彎拼輸贏?還是單純想要在較乾淨的一側起跑(但以現場的路線看來,此推論機會較小)?還是有什麼絕對必須如此冒險的理由,採取這種高風險的起跑方式?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以直線動力與彎中表現看來,此次的法拉利新戰車在賓士車隊還未提出改版前,應該都能享有較高的動力表現與操控性能。但為何發生在無人為失誤的完美進站下,卻被後方的 Valtteri Bottas 輕鬆換位?當然啦,賓士車隊的 Valtteri Bottas 絕對在 Sebastian Vettel 進站時,非常「用力的」縮短與 Vettel 的時間差距。而這些資訊與動力單元得有限度提升,絕對是賓士車隊幕僚與工程團隊的即時數據判斷!這就是展現幫助車手的判斷力與執行策略變更的「決斷力」!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而為了彌補 Sebastian Vettel 此次進站的位置損失,法拉利高層又再次執行了絕對性的僚機阻擋掩護政策,為何筆者要強調「絕對性」這三個字?如果各位讀者有收看今天的現場轉播,可以發現當時 Kimi Raikkonen 的位置要浪費多少時間才能發揮阻擋 Valtteri Bottas 的效果,而且以當時 Kimi Raikkonen 所剩下的輪胎又豈能發揮這「阻擋」的效果?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然而在法拉利的作戰方式中,好像只有此一種作戰假設,就像是完全沒有其它策略規劃一般,又或是自身戰車實力不堪到非得用這種斷臂而無法求全的犧牲方式,才能換取其中一位車手的頒獎台?還是根本已忘記自己已經身處有利優勢的當下?又或是高壓決策者造成沒有人敢提出不同意見的恐懼?還是根本就已經習慣既定公式、忽略場上數據判斷的懶散?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隨著戰場上小牛車隊的碰撞與安全車的影響,紅牛車隊在賽車實力不如法拉利與賓士雙雄的情況下,硬是發揮了最大的臨場反應與天時地利,雖然小將 Max Verstappen 又再次「用力過猛」引來一系列的意外,然而兩輛處於車輛弱勢的 Red Bull Racing 車手,卻能夠在這車輛性能掛帥的上海賽道大殺四方!並且由一路過關斬將的 Daniel Ricciardo 拿下這出乎意料的中國站冠軍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而第二名由賓士車手 Valtteri Bottas 拿下,被不斷加註車隊指令的法拉利「二號車手」 Kimi Raikkonen 拿下了第三,並且在大賽的最後幾圈強力威脅第二名的 Valtteri Bottas 。在車輛設定不適合自身風格的情況下, Lewis Hamilton 也穩穩抓下第四的成績。如果您是沒有看到本次比賽的讀者朋友,一定會感到奇怪?那頭排起跑的積分領先者 Sebastian Vettel 最後在什麼位置? Sebastian Vettel 在 Max Verstappen 的過關斬將中被意外碰撞,造成車輛受損最終只能以第八的位置完賽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經過這次的大賽考驗,法拉利的新賽車實力已無庸置疑!但筆者在賽後問了一下身邊多位資深車評和朋友,卻沒有一位敢拍胸脯保證法拉利能順利拿下暌違多年的世界冠軍,其原因真是令人無奈。
玩車趣:「用玩車的心看世界車壇,用我們的手築自己的夢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相關單元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