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錯! Hamilton 提前封王,再次拿下 F1 世界冠軍頭銜。雖然賓士拿下雙料冠軍全世界都提前預知了,然而此次美國站依然有需多話題值得探討,例如:法拉利又怎麼了??沒速度又斷腳?? 2019 F1 美國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對於賓士在這幾年來的強勢,完全是天助自助!紮紮實實的工藝技術與設計開發,在 FIA 所設定的規則中,已完美建構了當代最強 F1 兵器。各位讀者可能會問筆者,賓士真的有那麼強嗎?以上論述是否太過誇張?你當法拉利與紅牛是吃草的啊?然而,事實真的非常殘酷,在目前的動力規制下,唯有賓士能夠繳出穩健且持續進化的武器。至於賓士所掌握的技術與資源,筆者已經在過往文章中多次提及,今日就不再贅述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其實,一級方程式絕不是一場運動競技,打從成立此項國際賽事開始, F1 就是一場商業投資與獲利比率的分析。早年的 F1 開發,具有吸引車廠相互競爭的原始誘因,加上媒體曝光與國際轉播,往往是汽車大廠爭相比武試煉的戰場。由於參賽車廠擁有贊助商與粉絲的支持,相對減緩了車廠單獨開發引擎的沉重壓力,而較單純的動力開發成果,也能少部分移植於市售車款(比例其實也很少),就算不能直接運用於市售車款,至少能透過廣告手法強行「貼金」,畢竟都是採用內燃引擎科技,車廠稍微自我「吹捧」一下,也都能對市場大眾產生共鳴。 2019 F1 美國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面對未來純電力的汽車市場,內燃引擎加上電力混合,相較之下已經相對落後。如果還要加上一大堆的動能回收系統,根本就是一場賠錢的失敗投資!因此,除了本身科技與資源限制外,參與 F1 賽車動力單元開發的所有車廠,都會制訂一套開發上限與投資回報換算,這也就是為何法拉利 2019 年基本上並沒有大幅強化動力單元的原因,更是雷諾半開發、半學習、半拖延的主因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相較於其它車廠與參賽隊伍,法拉利參加一級方程式大賽,是一項資金能夠正向入帳的交易。然而就算如此,法拉利也無法毫無限制的挑戰賓士車廠,畢竟實際市場規模與公司市值,還是有一大段的差距。這也造就了本年度賽車的「畸形」配置,因為在面對無法直接挑戰的敵人時,採取「超限戰」的作戰方法,變成為了紅軍不得不選的策略規劃。既然採取了「超限戰」的思維模式,法拉利當然會用許多手法或「手段」,以達到能與賓士抗衡的競爭籌碼。在這些方法中,筆者不斷提出的「動力類固醇」方法,變成為了法拉利經常使用的巧門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法拉利所採用的「動力類固醇」,絕對不是一兩項模式的改變而已。在複雜的動力系統當中,舉凡利用干擾或其它手段,瞬間躲避大會監控,強化如:燃料流量、電力傳輸、機油燃燒、增壓比例調升,又或是直接壓榨引擎壽命、機油品項改變、電池超量充放等等手法,只要大會無法察覺異狀,基本上都是筆者所述的「動力類固醇」強化模式。而這些方法,又可以透過不同組合,來達到不同的效果與強度。因此,如果小心使用與操作,基本上 FIA 大會也不容易抓到把柄,對於檢舉人的舉證難度,也是一大考驗。這也就是為何直至今日,無論是雷諾、法拉利、賓士的相關檢舉,最多都只能以證據不足、無法直接舉證效果,或是並無直接牴觸大會技術規則作為結案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早在來到美國大賽之前,賓士就放出風聲,指稱法拉利的動力與直線速度,將會有明顯的降低, Red Bull Racing 更是向 FIA 提出了許多條例澄清請求。以上的種種事件,明眼人都看得出是針對法拉利而來,但就算其它參賽單位沒有提出申訴,法拉利在此戰也不會有太多「驚奇」表現。畢竟只剩下不到三站的路程,安全完賽保住車隊積分才是當務之急,而分站冠軍上的爭奪,也會被 Hamilton 提前封王的新聞蓋過,今年成績都大致底定了,紅軍也已經看開了今年的一切,前幾站的速度與戰鬥畫面,已經可以對廣告商與粉絲作出交代,剩下的幾場比賽,只剩公關宣傳與話題延續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排位賽方面, Valtteri Bottas 做出了 1 分 32.029 秒的好成績, Sebastian Vettel 也在幾乎圈圈押上最外圍的情況下,擠上了排位賽第二名,並只落後 Bottas 0.012 秒的差距。拿下第三的 Max Verstappen 也展現了豁出去的行車動態,與 Sebastian Vettel 一樣幾乎每一圈都「硬吃」路沿,也造成了底盤有大小不同程度的受損。最後排位成績為: Valtteri Bottas 、 Sebastian Vettel 、 Max Verstappen 、 Leclerc 、 Hamilton 與 Alexander Albon 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隔日的正賽,在第一圈的廝殺與意外中,基本上已經大致底定。其內容就是正常起跑、紅軍 Sebastian Vettel 賽車自己斷腿、各車隊換胎選擇、 Hamilton 追擊與保衛戰,劇本真的很普通。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兩個重點,其中一個當然是 Sebastian Vettel 賽車,在高速進彎時斷裂右後懸吊系統,在連鎖造成左前懸吊臂斷裂。這其實是一起非常危險的意外!
官方影片連結 → 點這裡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多虧 Sebastian Vettel 反應得宜,否則以本次賽車的損傷與入彎速度,賽車非常有可能會翻轉騰空,尤其此事件發生在賽事前半段,正是許多車手糾結競爭的時刻,如果引發大量追撞,難保今年 F2 賽事悲劇不會重演。更令人無法諒解的缺失,在於紅軍監控單位即時反應,畢竟 Sebastian Vettel 在起跑後一圈內,立刻就反應車輛轉向非常不足,並且完全無法做出理想時間。此時在監看車輛數據的工程師在幹嘛?以 Sebastian Vettel 賽車受損的狀況,應該是排位賽後就有狀況,以碳纖維斷裂破損的特性,更是不難查明的傷害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就算技師沒能在排位賽結束後檢查清楚,隔日正賽整備車輛也沒有工作人員發覺?請各位觀眾朋友回想一下, Sebastian Vettel 在起跑後立刻就出了狀況,後來的意外根本是早就能夠避免或預判的風險。一輛賽車出了如此嚴重的損傷,車輛平衡的感應元件絕對有回報,請問為何還要一位在戰場上的駕駛,自己透過摸索回報狀況?亂七八糟的車隊反應,莫名其妙的車輛監控小組,還談什麼紅軍展望?先把安全做好再滾回來比賽!一心想著在最後幾站中,討好媒體公關與粉飾成績,難怪永遠展望明年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在 Sebastian Vettel 意外退賽後,紅軍監管單位通知 Leclerc 也要小心車輛狀況,至於車隊為何無法判讀場上賽車的動態與反應,一切都只能用「擲筊」來決定,各位也不用太認真看待,紅軍本站的車隊賽事管理,根本是一盤煮糊的義大利麵。比起那盤「糊掉的義大利麵」,賓士車隊可是精準掌握了賽事的每一刻變化,並且分別針對 Valtteri Bottas 與 Hamilton 做出適合的換胎策略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然而,急於拿下「雙勝」(分站與年度冠軍)的 Hamilton ,最後自行選擇了犧牲輪胎換取壓制隊友的策略,雖然 Hamilton 最後依然難敵隊友速度,並且自己也為了防守隊有付出了許多傷害,也埋下了必須與 Max Verstappen 對戰的危機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但,這就是賽車運動!無論喜不喜歡這個「十分自我」的運動天才, Hamilton 最終展現了車手應該追求最高位置的血性,並且十分完美的完成了世界六冠王的紀錄,依照明年動力單元的特性,以及紅軍可惡至極的管理, Hamilton 明年也將會事強勢出擊的一年。究竟地球人何時能阻止外星賓士的連霸,以目前的發展看來,或許期待一隻「牛」會比期待一隻「馬」來的穩妥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玩車趣:「用玩車的心看世界車壇,用我們的手築自己的夢」
相關單元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