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級方程式判罰比重是「法治」還是「人治」?原本加拿大篇要與各位車友討論,法拉利特殊空力概念在本賽道所帶來的速度優勢,然而隨著比賽當日非常「權威」的判罰拿捏,完全讓這場比賽與賽後討論亂了焦點。 2019 F1 加拿大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第七站加拿大大賽,佔全年賽事比例屬於前幾場的單位,然而各家車隊已經無力挑戰賓士強權,甚至連中斷賓士連勝的能力都沒有,就像人類與外星科技的對決一般,慘遭絕對性的輾壓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賓士的動力單元確實十分有力且穩定性極高,要獲得這樣的科技領先,的確要拿出巨大的研發經費與科研實力。然而面對賽車機械結構與空力套件的開發,才是讓賓士能夠創造不敗之身的配套關鍵!雖說我們不能把賓士提供給客戶車隊的動力單元,直接拿來與賓士本身的「貨色」相提並論。但就算是客戶車隊的動力單元版本,也不至於差距賓士母廠太多,畢竟都是同樣的製程(有合約),因此所帶來的輸出差別與動力釋放,關鍵來至於對系統的了解與數據掌握程度,更重要的是何時明白這些關鍵資料的「時間」!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提前明白動力單元特性,才能配合研發相對應的底盤與機械結構,完成了這些的建置方能夠更精確的設計空力佈局與改良,因此提前掌握「時間」才是致勝關鍵。又由於賽車開發較早完成,因此賓士對於本年度的輪胎熟稔度,也比一般車隊完整與全面。而以上種種的堆積都需要「時間」來完成,相較於其它車隊單單為了動力單元,就足以傷透腦筋的情況下,也造成了今日人類對抗外星科技的戰況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原本能夠挑戰賓士的法拉利車隊,為了補足動力上的籌碼,運用了突破性的思維設計空力套件與車輛底盤,企圖以較低的下壓力換取速度上的優勢。然而缺乏「時間」的驗證與改良,也造成了今年賽車極度缺乏抓地力的窘境,更影響了對於輪胎的運用與判斷。過度活潑的車尾與指向性不足的車頭動態,也讓車手摸不清楚此輛賽車的極限邊界。也就是說今年紅軍的烈馬,不但挑剔駕駛、難以駕馭,更讓車手綁手綁腳無法施展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雖說法拉利的賽車,就像一隻性情古怪卻有極大潛力的野馬,需要車手加以開發與馴服。然而今年的賽車卻像一隻斑馬一樣,不服從駕駛者的命令,只會向前亂衝(而且速度優勢也沒有太明顯),其特性必須奔跑在遼闊的草原(較寬敞且彎道緩衝多的賽道),而不能行走於叢林之間。因此翻開適合這隻斑馬奔馳的賽道,大概就剩下一些彎道難度較低,且整體以高速進行的賽道而已。加拿大站的彎道與設定,是較符合法拉利今年賽車的賽道之一,因此法拉利如果要在今年拿下分站冠軍,就只能好好把握加拿大站的機會,並且嘗試在下壓力不足的情況下,運用更多的重力移轉與路沿石來彌補缺陷,且在唯一有優勢的直線路段發揮車輛極速(由於下壓力較低,因此車輛極速較高)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然而,加拿大賽道的彎道雖然比較平易近人,卻也逼迫車手必須用更多較高風險的方式去突破賽道特色。也就是必須將每一個進出彎道都用到極致,甚至是忽略許多彎角採取「截彎取直」的方法壓榨出速度,這也造就了如「冠軍之牆」這樣的特色關卡。面對這些風險,如果你駕駛的賽車擁有較好的下壓力與剎車性能,你必須全神貫注的面對挑戰,而如果你駕駛的是極低下壓力且車尾焦躁不安的法拉利賽車,那麼你還需要多一點的運氣與保佑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雖然風險極高,但對於法拉利來說,卻是全年度中唯一有些許機會與優勢的一站。因此打從自由練習開始,法拉利的兩位車手 Sebastian Vettel 與 Charles Leclerc 就非常用力的測試與實驗各種進彎方法。而這些努力終於在排位賽中得到了回報,經驗老到的 Sebastian Vettel 終於突破賓士在排位的高牆,以 0.206 秒的領先拿下竿位,而隊友 Charles Leclerc 也拿下第三,兩人明日將夾著 Lewis Hamilton 一起起跑。相較於以上三人的成績,賓士的另一位車手 Valtteri Bottas 則是在 Q3 不小心打滑,幸虧操控得宜並未損傷車輛,但也造成他只能拿下排位第六的成績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排位賽除了賓士與法拉利雙雄外,紅牛車隊在本次的排位賽運氣奇差,剛好在 Q2 尾聲遇到 Haas 車隊 Kevin Magnussen 的撞牆事件影響,居乎全軍覆沒,只有 Pierre Gasly 因為較早做出時間因此逃過一劫,其餘不論大小牛都意外止步於 Q3 之前。對於本次的排位賽,雷諾帶來了升級版的動力單元,並且也實際帶來了正面的助益,終於讓當家車手 Daniel Ricciardo 打敗群雄拿下第四,而隊友 Nico Hulkenberg 也拿下第七,正式宣告雷諾動力的升級實力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本次的加拿大排位賽真的十分精采,不論是速度、技巧或是戲劇效果,都對得起熬夜觀賞的車迷朋友。然而筆者實在要抱怨一下本站大會工作人員的訓練,畢竟以本次 Kevin Magnussen 撞牆所帶出來的事故,實在不需要處理那麼多時間,車輛的移出與場地的復原也非常不熟練,其訓練與應對器材實在無法身任一級方程式該有的品質,假若發生更大的事故,以其處理之效率更會傷害到車手的安危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星期一凌晨的正賽十分精彩刺激,建議各位無法熬夜欣賞的朋友,可以收看近期的重播。奪下竿位的 Sebastian Vettel 起跑相當優秀,利用頭車優勢讓一樣迅速起跑的 Lewis Hamilton 無法發動攻勢。一樣的情形也發生在 Charles Leclerc 身上,經過幾次的探索, Leclerc 也同樣無法攻擊前方的 Lewis Hamilton ,兩輛法拉利夾殺賓士的戰況並未出現,反倒是換上新版雷諾動力單元的各家車隊,炒熱了中段班的比賽氣氛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其中 McLaren 車隊的 Lando Norris 更上演了與紅牛車手 Max Verstappen 的精彩攻防,完全展現了 Lando Norris 優秀的駕駛技巧與新版動力單元的實力。然而好景不長,「優秀」的 McLaren 賽車又碰到了不知名的煞車問題,在沒有外力碰撞的情況下,因為溫度過高直接燒毀了右後輪,同時也直接粉碎了 Lando Norris 精采的表現,也再次讓人對於 McLaren 賽車的設計產生懷疑與失望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比賽來到了 27 圈時, Sebastian Vettel 率先換上了白胎,而其後的 Lewis Hamilton 企圖利用晚一點換胎的方式,拚出一段時間優勢縮小與 Sebastian Vettel 的秒差。沒想到賓士這次的打算,卻被換上白胎後不斷刷出最快時間的 Sebastian Vettel 打破,平白無故地讓 Lewis Hamilton 擴大了落後時間。而與賓士相同,法拉利也錯估了 Charles Leclerc 的換胎時間,造成了不少的時間損失,所幸不論是 Lewis Hamilton 又或是 Charles Leclerc ,都能利用本賽道高速的特色挽回車隊失誤,繼續挑戰頒獎台的位置。
官方影片連結→外部連結請點此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隨著賽事的推移,法拉利賽車開始浮現了煞車過熱的問題,尤其是 Sebastian Vettel 的賽車更為明顯。然而以 Sebastian Vettel 領頭的情況來說,應該不至於發生賽車過熱的情況,雖然經過溝通與調整,此一過熱現象有被壓制下來,然而 Lewis Hamilton 也已經迫近在後方大約一秒的位置,隨時準備發動攻勢。就在這輛超級「斑馬」賽車馬蹄滑溜又屁股毛躁不安的情況下, Sebastian Vettel 所能選擇進彎的方式一次比一次艱難,原本能夠使用的重力移轉與路沿石運用也被迫收斂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終於在第 48 圈時, Sebastian Vettel 無法順利過彎,為了不要撞上路牆與對手, Sebastian Vettel 選擇切過了賽道外的路面順利過彎。針對此事, Lewis Hamilton 與車隊也向大會裁判「單位」提出異議,到此為止所有車手與車隊都沒有任何疏失, Sebastian Vettel 盡量避免了擦碰意外, Lewis Hamilton 也非常理性的提出質疑申述,然而一切的一切就在這裁判「單位」的定奪下,變的爭議連連又難堪收場。在這裁判「單位」經過了整整12圈的深思熟慮,做出了加罰 Sebastian Vettel 五秒鐘的嚴格懲罰。
官方影片連結→外部連結請點此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對於這起事件,以筆者的觀點根本無需討論 Sebastian Vettel 是否是一位穩定的車手,又或是法拉利賽車當時的狀況,亦或是兩位車手是否能夠如何偏移路線避免情況發生。因為這都不會影響這裁判「單位」的判決,更別提什麼情、理、法,這種主觀意志的東西,在這非常「權威」判決的單位眼中,根本毫無意義。法律是死的東西,然而判決的終究是「人」,因此世上總是充滿了各種不平之鳴,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執法者或是「單位」,那麼不管你心中的「情、理、法」是如何排列,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執法的態度是否一致,是否有規範可以遵循,更不能將判決的罰則以毫無評量的方式執行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以大會規章,以當時的狀況的確可以判 Sebastian Vettel 接受懲罰(先不論任何當下的爭議點),因為法條就是死死的定在那裡,裁判「單位」完全站得住腳,對於受害者 Lewis Hamilton 也是應有的公平。然而!有兩個重點絕對是這高高在上的裁判「單位」應該被批判、檢討甚至是懲處的理由。其一在於「執法的準則」究竟為何?先不說網路上許多車評,分享歷年來同樣情形下並未判罰的影片與案例,就拿上一場摩納哥 Lewis Hamilton 在最後階段與 Max Verstappen 的切賽道事件,不就是完全沒有判罰嗎?那麼為何在這一次事件就要判罰?執法標準為何令人不解?但是針對執法的標準為何,大會完全可以用法規來堵住本次的執法行為,所以我們這只能「批判」大會裁判的執法標準,對於其執法是完全無法改變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但是對於執法後的「裁判」也就是「刑度」的標準,絕對可以「檢討」甚至是「懲處」這執法單位。因為大會根本沒有明定「裁判」多與少的評量,也就是完全自由心證,那我們就可以拿已往判例來對照本次的判罰是否合宜?這就是大會裁判單位要被「檢討」的地方。如果將本次事件套用在一般的法律事件上,像這次大會的處理方式,甚至會被監察機關「懲處」,因為在事件上的研判時間過長,已經影響到雙方權益(整整12圈),並且相關「裁判」的罰則過重,嚴重影響了比賽公平性,也就是「以不符比例原則」的判罰企圖影響比賽的公正結果,這就會讓大會裁判「單位」吃上告訴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當然啦,這不過是一場比賽而已,不必看得那麼重。只是今天最主要的爭議點在於,用法之「方圓」拿捏與一致性,如果用法之人想用「圓」時用「圓」,想用「方」時取「方」,那試問天下有何公平性?
玩車趣:「用玩車的心看世界車壇,用我們的手築自己的夢」
相關單元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