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讀者朋友錯過昨天的新加坡大賽轉播嗎? 沒關係,真的沒關係,因為這場分站所呈現的畫面都非常「重播」。沒錯!就是那種重複、重複、再重複的節奏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新加坡大賽如果您是親自去現場觀看,可以享受一整天大會安排的行程,保證每分每秒都精彩豐富。但是如果您是在收看轉播的觀眾朋友,一定也會發現這場重金打造的亞洲夜戰,卻常常只能靠意外事故與撞車來豐富內容,有時還需要靠「科摩多大蜥蜴」來客串臨演。去年紅軍在這裡有一個非常傷心的夜晚,一起跑的衝撞意外,造成紅軍原定的搶分大戰瞬間消失,一種「展望明年」的氛圍瞬間如海浪般席捲而來。 2018 F1 新加坡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因為賽程安排的關係,每次的新加坡大賽剛好都在該年度 F1 車隊、車手積分與明年簽約的關鍵時期,針對法拉利車隊提升小將 Charles Leclerc 取代法拉利近期最後一位世界冠軍車手,年近 40 的老將 Kimi Raikkonen ,其實是一件妥適的方案,但是是否有必要急著明年就馬上實行?為何好好一件世代交替的必然任務會搞得滿城風雨?為何又要將 Kimi Raikkonen 轉到法拉利的子隊,並且給予其一定的股份?這些問題我們都將留到賽季結束後再專題討論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既然以上問題都將在賽季後才討論,為何筆者要先拿出來討論?其實筆者是要帶出紅軍複雜繁亂的心態,紅軍太需要再來一場車隊或是車手冠軍,這年度冠軍對於紅軍已等待太長也太久。對一家參賽年資與 F1 歷史等長的重量級車隊,在今年這個人強馬壯的時機點中,如果還是無法拿下其中一樣世界冠軍,那其代表著一個重要的年代又即將過去!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是的,這將會是一個「重要年代組合」的過去,由於賽季還未結束,筆者也不方便直接點破,紅軍想要推翻自己長年來的政策與設計,這將會是人事改組、車手組合規劃、賽車設計的一場全新開始,但這也意味著又是一次的大冒險。其實不只紅軍有這樣的煩惱,賓士與紅牛也有類似的狀況,但是都能夠以較和緩和詳細規劃的方式化解。但紅軍卻異常地急於改變,其原因除了上述的因素之外,其實也牽扯到車隊高層「難得」的改組機會!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打從排位賽開始,紅軍就沒能把握最好的調教與策略運用。這其實是太多壓力附加在身上,造成瞻前顧後的必然現象。畢竟只要一個不小心再次退賽,除了 Sebastian Vettel 的車手冠軍徹底完結外,車隊積分與所受到的責難也將是紅軍無法再次承受的重量,紅軍目前正在形成一股新的團隊規劃與未來策略。各位讀者可能會問這不就又是那句老話:「展望明年」?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其實,還不只是「展望明年」如此而已!紅軍計畫的將會是下一個車手冠軍的組合與開創。去年新加坡的比賽結果,筆者用「一命、二運、三風水」來形容,而其實這句話還有「四積陰德、五讀書」。以法拉利今年的狀態,賽車的設計與研發都非常成功,多年來的累積與贊助商的籌組也都非常順利,因此在「四積陰德、五讀書」這塊其實比起去年來的好上不少,然而為何依然苦苦追趕?因此車隊也趁著改組的機會,想要自己創造與改變未來車隊的「風水」,以改變多年無法奪冠的「命與運」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因此,為了改變命運,被犧牲掉的可能不只有離開的人,留下來的也很可能將受到車隊的考驗。明年將會是當家車手 Sebastian Vettel 地位關鍵的一年,筆者並不是說他明年就會受到挑戰,而是紅軍會評估是否值得再以他作為賽車開發與策略設計的依據。明年的賽車應該還會延續今年的血緣,也就是以當家車手 Sebastian Vettel 駕駛風格所設計的大方向,然而明年過後的賽車開發與修改走向就不一定了。今年其實是 Sebastian Vettel 最好的爭冠機會,擁有絕佳的作戰武器,絕對的車隊當家地位,時間上也是接近成熟的一年。筆者真心想看見老將 Kimi Raikkonen 能跟好友 Sebastian Vettel 一起站上頒獎台,並且讓 Sebastian Vettel 能在紅軍拿下一次世界冠軍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新加坡大賽是一場關鍵的戰役,如果單純以賽道的特性與設計來說,筆者非常討厭這個賽道。這個極窄又高溫的賽道,考驗著車輛的車身動態以及機械抓地力調校,在動力上也不需要過大的釋放,反倒是高溫與散熱不良的賽道特色,常常逼迫車隊技師必須保守、保守、再保守地調校動力輸出。就算有 DRS 區的幫助,這賽道要進行超車也是機會渺茫,在不出現意外撞車、大雨與「黑暗絕招」的正常狀態下,能夠運用的車隊策略只剩下輪胎運用與進站時機和次數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沒錯!也就是最基本的數學演算與場上車輛相對位置預判,這場比賽是一場車隊領導中心與賽事總監的比拚!畢竟車手只能非常專心地做好每一圈,並且期盼意外的降臨或是機會渺茫的超車機會。然而對於紅軍而言,排位賽無法拿下理想的位置,也造成了正賽的進站與輪胎選擇上需大膽賭上一把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本次的起跑對於前方車手而言,基本上算是安全起跑。雖然 Esteban Ocon 與 Sergio Pérez 這兩個同隊冤家,在第一圈立馬召喚出賽道安全車來熱鬧一下,但總體來說對於各車手而言傷害不大。場上大致上依然如排位賽的順序,除了在撞車前 Vettel 運用了車輛的優勢,巧妙的超越了紅牛小將 Max Verstappen 來到了第二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然而因為賽道特性的關係,法拉利決定策略運用讓 Sebastian Vettel 提早進站,企圖採取三套輪胎的換胎策略。因此 Sebastian Vettel 在第 15 圈換上紫胎,想要趕路縮短與 Lewis Hamilton 的時間差。而賓士車隊則是採取安全保守的換胎策略,在第 16 圈幫 Lewis Hamilton 換上黃胎。這兩邊的選擇都沒有錯,錯就錯在哪一邊的賽事人員,針對場上賽車相對位置計算錯誤與對輪胎特性的掌握度! 2018 F1 新加坡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結果原本想要利用激進策略換得轉機的 Sebastian Vettel ,卻因出站後卡在 Sergio Perez 後方,反倒被紅牛小將 Max Verstappen 來了個進站反超越!如此一來紅軍所拋出的換胎策略徹底崩盤,面對能夠不用再換胎的前方對手, Sebastian Vettel 雖然擁有能夠較晚煞車優勢的輪胎,然而顧及到很可能無法再次進站(進站所耗基本秒數問題),與當今賽車之空力效果與輪胎寬度影響,其實黃胎與紫胎間的相對差距已經沒有太大的優勢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Sebastian Vettel 本站的命運已經在這次關鍵的換胎中決定,他只能用這套紫胎硬撐完比賽,並且要小心後方 Valtteri Bottas 的可能追擊。而紅軍另一位車手,法拉利卻又有點過慢給予換胎,因此 Kimi Raikkonen 在換完輪胎後從第一的位置一口氣掉到第六,雖然這是進出站應該要耗損的時間,然而在決定這次換胎的前幾圈, Kimi Raikkonen 單圈速度已經開始下降,實在不必要在場上繼續耗損時間,沒有當機立斷的進站,雖然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傷,但仍然看出紅軍現場賽事監控的能力實在無法與全盛時期相比。 2018 F1 新加坡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而這場比賽的追逐畫面,必須等到賽末時段(約51圈時), Kimi Raikkonen 開始追擊 Valtteri Bottas ,然而這場賽道的特色就是難以超車,甚至連追近都會被相互的氣流影響,因此只能看著兩輛賽車互相打著太極拳,一路摸來摸去的完成比賽。這場新加坡大賽很可能是本賽季裡,最沒有拳拳到肉的一場較量!最終的勝利由一路開隱形模式的 Lewis Hamilton 輕鬆拿下,並且順利拉大領先差距來到了 40 分,紅牛 Max Verstappen 拿下第二,而 Sebastian Vettel 則是用保護輪胎的模式默默拿下第三,同時也等同宣告了自己追近積分的空間,已經只能寄託在對手退賽的可能性當中了。
(圖片來自:F1官方網站 www.formula1.com)
玩車趣:「用玩車的心看世界車壇,用我們的手築自己的夢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相關單元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