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車趣:2017世界一級方程式前哨站~空力篇(下) — 「Red Bull RB13 與其它參賽車輛」 F1 空力
(圖片來自:Red Bull Racing官方網站)
再來要研究一下,去年後半段強力直追的 Red Bull 車隊。這一段可以用簡單的一個字來概括,那就是「謎」!套一句 Red Bull 車手 Daniel Ricciardo 的評語:「我對本次賽車的印象是,它很漂亮、很流暢,看起來是跑得很快的賽車」。
(圖片來自: Red Bull Racing官方網站 )
而另一位車手 Max Verstappen 的評語:「賽車看起來非常有侵略性,期待它在賽場上也是一樣」,以上回答簡直是官方用語。本次 Red Bull Racing RB13 也沒有舉行發表會,新車僅以幾張圖片和官方影片解釋新車,這讓筆者感覺好像當年美國第一次公佈隱形戰機一樣!
(圖片來自: Red Bull Racing官方網站 )
Red Bull RB13 外型非常保守,有一種 Apple 6S 與 Apple 7 傻傻分不清的感覺。先不論這次 Red Bull 車隊的引擎給不給力,光是如此低調的新車只能有兩種可能性。第一種方案乃穩中求快,以保守的設計在新規則的衝擊下穩步向前。第二種方案是新車有非常獨到的空力配置,在開賽前都是最高機密。以筆者認為, Adrian Newey 的設計實力無庸置疑,如果是採用第一種方案,其原因很可能是新戰車的動力還是非常不足,與其冒險配合動力系統進化,還不如穩穩拿分並等待其他對手的新車發生開發上的問題。
不過這種假設的可能性要發生在 Adrian Newey 身上,筆者自己也不相信。更有可能的原因應該是 Adrian Newey 又有什麼驚人之舉哩!以RB13的外觀分析, RB13 的鼻翼非常強調下壓力,幾乎以穩定車輛為開發目標,分流、導流相對較少,尾翼也十分普通,賽車中央的側箱進氣口也比賓士與法拉利保守。因此問題應該就出在RB13車鼻尖端的「方型開口」!
這「方型開口」看起來不大是個錯覺,各位可以仔細比較一下它與引擎進氣口的大小,就可以發現配置在賽車最前端的「方型開口」,其進氣量一定非常可觀。如果RB13的外型真的就是如此乾淨簡單,那 Adrian Newey 可能真的把他的創意和功力內化到「車身裡了」。比起法拉利 SF70H 側箱進氣口內的空力規劃, RB13 可能是全身氣血貫通型!如果真的是這樣, RB13 就成為了今年場上最難以預料的變數,是滿手好牌還是詐胡收場,考驗著Red Bull 車隊。
(圖片來自: Red Bull Racing官方網站 )
最後來整理一下今年2017各家戰車的共同特點。就像筆者在「2017世界一級方程式前哨站~機械篇」中所提,2017年的車體規則改變,簡單來說就是要讓這項運動「更快、更車手導向、更不可預測」,和以往的降低速度不同,這次大會要讓F1跑得更快!所以更高速的入彎、出彎,直道上穩定性的發揚都是開發關鍵。又因為規則要求新賽季,賽車尾翼必須降低高度,能夠強化彎中性能與車身氣流穩定的「鯊魚鰭」板也再次出現。而為了更好的導流效果,各家車隊也大多將車鼻加寬、加大。
(圖片來自:Force India官方網站)
(圖片來自:Force India官方網站)
由於字數早已超過,筆者只能介紹上述三家大廠的「空力系統 」分析,不過他們也幾乎可以代表目前所有參賽車輛中,一個大致的設計方向。除了賓士、法拉利、紅牛以外, Force India 本季新車 VJM10 屬於穩紮穩打型,這是該車隊所研發的第10輛賽車,車鼻兩側的前翼支架,說明了該隊在開發成本上雖不及一線大車隊,但是也盡了最大的創意發想,應該也會有不錯的成績表現。
(圖片來自:Force India官方網站)
Williams 新車 FW40 則是上一季賽車的進化型, Sauber 與 Haas 車隊之新車也是。而改變塗裝與賽車代號後的 McLaren 新車 MCL32 ,則是動力系統可靠度大於空力系統的影響, McLaren 深厚的空力系統開發基底,與底盤設計是毫無疑問的!只要新的動力系統穩定, McLaren 將會在2017年改頭換面持續朝向過往的輝煌邁進(前提是動力系統要可靠…..)。
Williams車隊新車: Williams FW40
(圖片來自:F1 fanatic官方網站)
幾乎沒有重大的變化與演進,然而 Williams 也使用賓士所提供的動力單元,因此依然有一定程度的競爭實力。
(圖片來自:F1 fanatic官方網站)
Haas車隊新車: Haas VF-17
(圖片來自:haasf1team.com官方網站)
(圖片來自:haasf1team.com官方網站)
Toro Rosso STR12,此車整體規劃與Mercedes W08非常相似。
(圖片來自:Toro Rosso車隊官方網站)
所有空力套件都跟「大牛」十分不同,完全是另一種設計規劃,今年紅牛一軍與二軍採用完全不同的作戰思維。
(圖片來自:Toro Rosso車隊官方網站)
全部都有理可循的空力佈局方式,與老大哥 Red Bull RB13 的「內斂」不同, Toro Rosso STR12 的空力套件乃「公開透明」。
(圖片來自:Toro Rosso車隊官方網站)
McLaren車隊新車: McLaren MCL32
(圖片來自:mclaren.com官方網站)
同樣強調下壓力與鼻翼導流的前鼻設計,看似奇怪的「鯊魚鰓」設計在筆者看來有種說不出的心酸。(原因筆者先賣個關子)
(圖片來自:mclaren.com官方網站)
McLaren 深厚的空力系統開發基底,與底盤設計是毫無疑問的!然而不穩定的新動力系統,絕對會影響空力系統的研發與測試時間,簡單來說 MCL32 的空力系統設計完全被動力系統拖下水。
(圖片來自:mclaren.com官方網站)
Renault Sport車隊新車: Renault Sport RS17
Renault Sport 新賽車,由於設計時間比一線軍團倉促,無法大規模的改變設計,然而此車也和 Force India 本季新車 VJM10 一樣,是安全牌中的集大成者! 實力應該也不容小覷。
(圖片來自:renaultsport.com官方網站)
類似 Red Bull RB13 的鼻翼,彎中「指向性」的表現應該不錯。
(圖片來自:renaultsport.com官方網站)
大家可以注意,此車也有類似 McLaren 新車 MCL32 的簡化版「鯊魚鰓」設計。
(圖片來自:renaultsport.com官方網站)
特別感謝:各位車迷的支持與F1 Taiwan Fansite (F1台灣粉絲團),共同關注與推廣世界各種賽車運動與資訊分享。
玩車趣:「用玩車的心看世界車壇,用我們的手築自己的夢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相關單元:
[舊文回顧] 本文章原文發佈於 2017/3/11 玩車趣Facebook粉絲團,謝謝。